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儿童营养关系

发表于 2020-05-23 康复科

30629人已读

     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儿童营养关系


     儿科医生掌握与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发育知识非常重要如吸吮、吞咽的机制、食管运动、肠道运动发育、消化酶的发育水平等可正确指导家长喂养婴儿包括喂养的方法、食物的量以及比例等。

     (一)消化酶的成熟与宏量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1.蛋白质   出生时新生儿消化蛋白质能力较好。胃蛋白酶可凝结乳类出生时活性低,3个月后活性增加,18个月时达成人水平。生后1周胰蛋白酶活性增加,1个月时已达成人水平。

     生后几个月小肠上皮细胞渗透性高,有利于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吸收但也会增加异体蛋白(如牛奶蛋白、鸡蛋蛋白)、毒素、微生物以及未完全分解的代谢产物吸收机会,产生过敏或肠道感染。因此,对婴儿,特别是新生儿食物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有一定限制。

     2.脂肪   新生儿胃脂肪酶发育较好;而胰脂酶几乎无法测定,2~3岁后达成人水平。母乳的脂防酶可补偿胰脂酶的不足。故婴儿吸收脂肪的能力随年龄增加而提高,28-34周的早产儿脂肪的吸收率为65%-75%;足月儿脂肪的吸收率为90%;生后6个月婴儿脂肪的吸收率达95%以上。

     3.糖类   0~6个月要儿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次为蔗糖和少量淀粉。肠双糖酶发育好,消化乳糖好。胰淀粉酶发育较差,3个月后活性逐渐增高,2岁达成人水平,故婴儿生后几个月消化淀粉能力较差,不宜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



     (二)进食技能的发育

     1.食物接受的模式发展   婴儿除受先天的甜、酸、苦等基本味觉反射约束外,通过后天学习形成味觉感知。味觉感知是食物取自价值的指示,对食物接受的模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婴儿对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和感官好的食物易接受。儿童对食物接受的模式源于对多种食物刺激的经验和后天食物经历对基础味觉反应的修饰,提示学习和经历对儿童饮食行为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2.挤压反射   新生儿至3~4个月婴儿对固体食物出现舌体抬高、舌向前吐出的挤压反射。婴儿最初的这种对固体食物的抵抗可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其生理意义是防止吞入固体食物到气管发生窒息,在转乳期用勺添加新的泥状食物时注意尝试8-10次才能成功。

     3.咀嚼   吸吮和吞咽是先天就会的生理功能,咀嚼功能发育需要适时的生理刺激,需要后天学习训练。转奶期及时添加泥状食物是促进咀嚼功能发育的适宜刺激,咀嚼发育完善对语言的发育也有直接影响。后天咀嚼行为的学习敏感期在4-6个月。有意训练7个月左右婴儿咬嚼指状食物、从杯中咂水,9个月始学用勺自食,1岁学用杯喝奶,均有利于儿童口腔发育成熟。
  • 营养缺乏症
  • 小儿肌营养不良
  • 儿童保健
  • 营养不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