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咬皮炎之蜱虫皮炎

发表于 2016-08-24 皮肤病科

53515人已读

#皮肤科小医生的疾病科普#

夏季高发虫咬皮炎,正好近日手头有个病例照片,来讲讲——蜱虫皮炎:

这是一位中年女性患者,不仅心大,眼神儿也不好,发现有三四天了,自己以为是个黑褐色的小肉瘤,扯了扯没扯下来,就没管。几天后发现变大了(其实是蜱虫吸血多了肚子撑大了),有点儿害怕,才来医院就诊。我掀开衣服一看,好家伙,哪儿是什么黑肉瘤啊,分明就是扒着个蜱虫嘛。于是赶紧凡士林闷上,待会儿拨拉下来了。



图1是蜱虫扒在患者背部皮肤上


图2、3是用凡士林把蜱虫完全包裹住闷它


图4是蜱虫脱落后的皮疹


图5是脱落后放大镜下的蜱虫,头部口器和8个爪都完整。

说完了病例情况,下面具体讲讲蜱虫皮炎到底怎么回事:

蜱虫是一种寄生昆虫,分为软蜱和硬蜱。具体这里就不讲了,咱也不是昆虫学家,讲不了那么深。大家知道它主要有两个危害就行了:一个是吸血,一个是传播疾病


蜱虫只有在吸血时才到宿主身上,吸完血后会落下来,回到动物住所,而且多在夜间吸血。但有的硬蜱不同,可寄生在宿主身上日夜吸血(该患者身上的即是这种),一旦找到合适的宿主就不再更换地方,只在产卵和蜕皮时才从宿主身上掉下来。在吸血时,口器可牢牢固定在宿主皮肤上,惊吓时也不离去(非常顽强,所以这就是该患者扯了扯也没扯下来的原因)。如果强行拔除,易将假头和口器断在皮肤内(所以绝对不能硬扯)。在吸血同时,还分泌抗凝剂和毒素注入皮肤,引起过敏反应(该患者后背的红斑即是蜱虫叮咬造成的皮疹)。


蜱虫的嗅觉极为敏感,能在几米之外嗅到宿主的气味,爬到树叶或草丛中等候觅食,当人和动物经过时,突然跳到人和动物身上。不仅可咬伤皮肤吸血,而且是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


症状:蜱虫吸血时间长短、皮疹症状与蜱虫种类有关。轻者局部出现红斑(该患者属于很轻的),重者可出现水肿、丘疱疹、溃疡、坏死等。

某些报道蜱虫咬死人的病例属于非常严重且罕见极端的,往往是因为是特殊种类的蜱虫,如美洲安氏距头蜱、澳大利亚金环蜱等,或该蜱虫携带致病微生物引起继发感染。大部分蜱虫叮咬,一般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诊断:蜱虫叮咬后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很难通过症状与其他昆虫鉴别,所以必须在体表发现虫体才能确诊。(不过依蜱虫咬死不松口的尿性,也很容易发现它就是了[笑cry])


预防:改善环境卫生,消灭动物牲畜身上的昆虫,通风干燥,喷杀虫剂等。去野外时,穿长衣长裤,扎进领口裤腿,喷防虫花露水等,回家后及时洗澡换衣服。


治疗:1.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可强行拔除蜱虫!!!(此处不能大写加粗黑体,实为遗憾)。那怎么把虫取下来呢?可用乙醚、氯仿、松节油、旱烟油、凡士林、液体石蜡、甘油等厚涂蜱虫头部(我用的凡士林,涂的很厚,把蜱虫整个包裹起来了),或在蜱虫旁边点燃蚊香,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把蜱虫轻轻拉出。

2.拉出后检查伤口内有没有折断的口器,看蜱虫头部是否完整。如果口器断在皮内,就需要手术取出,这就麻烦了,所以就要做好第1步。

3.去除蜱虫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局部涂抹百多邦或夫西地酸乳膏或碘伏等。之后外用炉甘石洗剂、复方樟脑乳膏、皮炎平、卤米松等止痒药物。如有继发感染,要抗炎治疗。

4.如果患者全身症状较重,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如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和糖皮质激素。出现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抢救。


PS:叮咬该患者的这个蜱虫,堪称蜱坚强,用凡士林闷了半个小时,才松爪松嘴被棉签拨拉下来。下来后又清醒了,在纸上拼命爬,想逃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