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烟头烫的疤,其实它是——汗孔角化!

发表于 2016-10-25 皮肤科

114025人已读

#皮肤科小医生的疾病科普#
        今天来讲一种极其形似烟头烫的疤痕的遗传病——汗孔角化症。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遗传的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性疾病。

        病因: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呈家族性发病。但也偶有散发者,可能为染色体变异。该病为表皮细胞的不正常的克隆增生,可受某些刺激而激发,比如肾移植、辐射、日光及慢性皮肤损伤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皮损。

        临床表现:
        皮损开始为一小的角化性丘疹,缓慢地向周围扩展形成环形、地图形、匐形或不规则形的边界清楚的斑片(形似烟头烫的疤),边缘呈堤状、有沟槽的角质性隆起,灰色或棕色,中心部分皮肤干燥光滑而有轻度萎缩,缺乏毳毛,其间汗孔处有时有针头大小的角质栓。皮损直径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者都有,数量因人而异,从单个到几百个。(病例照片中患者的皮损数量就较多,多达数百个)
        皮损好发于面部、四肢、颈部、肩部及外阴,也可累计头皮及口腔粘膜。且不同部位的皮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位于受压或摩擦部位的皮肤增厚处,堤状隆起边缘可特别显著;
        位于趾间者,形似鸡眼;
        位于面部,边缘可为一圈黑线,而不隆起;
        位于腋窝等皮肤娇嫩处,其角化和萎缩均较轻;
        位于踝部,皮损形似疣状痣;
        位于头皮,可产生斑秃;
        位于口腔粘膜,边缘浸渍,呈乳白色升高的条索状;
        位于阴茎,可产生糜烂性包皮龟头炎;
        位于甲母质,可产生甲营养不良、甲板增厚、浑浊、嵴纹等。
        本病多见于男性,幼年发病,但也偶有成年发病者。皮损持续存在,发展缓慢。
        本病最大的损害是易恶变,恶变大多发生于线状型,且多数位于下肢。
        除病例照片中的经典斑块型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如:
        1.浅表播散型:边缘纤细如一条黑线,类似于萎缩性扁平苔藓。
        2.单侧线状型:类似疣状线状表皮痣,常单侧分布。
        3.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
        4.显著角化过度型:皮损发红。
        5.炎症角化型:类似老年角化症,并可发生破溃、结痂等炎症反应,外观似鳞癌。
        6.掌跖泛发型:首发于掌跖部位,其后泛发至全身。
        7.点状汗孔角化症:多于儿童期发病,为1~2mm大小点状角化性或棘状丘疹。
        8.为2~4mm红褐色形态不规则的丘疹,可有融合现象。
        9.疣状斑块型:多见于青壮年臀部等易受压或摩擦部位,表现为疣状增生性丘疹或斑块,皮损面积大,可达十几厘米。但有特征性组织病理——角质层可见由角化不全细胞组成的“鸡眼样板”。
        10:混合型。

        组织病理:
        取自周围高起的角化过度嵴处,镜下该嵴呈充有角蛋白的凹陷。其凹窝以某种角度向下方深部伸展,其顶端偏离损害中央部位。在充有角蛋白的凹窝部中央,有一不全角化柱,即圆锥形板层,此为本病最有特征的组织特点。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病皮损特征典型,诊断不难,必要时可以做活检病理确诊。但其特殊类型,需与扁平苔藓、萎缩性硬化性苔癣、疣、光线性角化症、疣状表皮痣、Bowen病等鉴别。

        治疗:
        尝试过的方法有:外用水杨酸、尿素、维A酸膏、氟尿嘧啶等封包治疗,口服维A酸,冷冻,电灼,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切除等,但效果均不好。遗留色素沉着斑、疤痕等,且无法防止其复发。
        但由于本病有恶变可能,故应定期随访,一旦有恶变趋势应立即冷冻、电灼、激光或手术切除,以防后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