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结节

发表于 2019-11-05 美容科

155124人已读

            蒙哥马利腺 蒙哥马利腺又称蒙氏结节,在教科书中一直未予介绍,但确实临床上十分常见,有报道近三分之二的成人后女性有蒙氏结节。 蒙哥马利腺是指位于乳晕的散在小颗粒,微微突起小圆球状,较饱满,内多为白色实质性组织,目前未见有蒙氏结节的病理报告。 蒙哥马利腺最早由一名叫蒙哥马利的医学家提出,目前发现有的蒙哥马利腺分泌液体,起到哺乳时湿润、柔软作用,减少孕妇不适。又有报道蒙氏结节有利于婴儿吸乳时寻到乳头。还有人认为蒙哥马利液的气味有利于母子间交流,同时蒙哥马利液甚至认为有利于男女性唤起。当然临床上还发现仅有部分蒙哥马利腺分泌液体,有的认为不分泌液体,处于萎缩的状态。 蒙氏结节似乎影响美观,是否需要处理,原则上蒙氏结节不是一种病理状态,相反是一种生理状态,其分泌的蒙哥马利氏液还有一定生理作用,因此原则上蒙氏结节无需处理。 当然有的求美者要求处理蒙氏结节,可激光或冷冻处理,最好是哺乳后,或无要求哺乳者。
        下面就蒙氏结节的相关文献予以报道: 蒙哥马利腺(areolar glands)叫做蒙氏结节(Montgomery's tubercles),位于乳晕的位置。在很多乳房解剖图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关蒙哥马利腺的内容。这是因为蒙哥马利腺是乳房构造中一个特殊的成员。它的有无,多少,因人而异。此外有些蒙哥马利腺是真实的能够泌乳的腺体,而有些不是。蒙哥马利腺在绝大多数哺乳期灵长类动物身上都能够找到,但至今还没有在恒河猴身上发现这种腺体。 曾经有人针对哺乳期女性的蒙哥马利腺开展过研究工作,该项目调查了29个哺乳期女性,只有一个没有蒙哥马利腺。在这29名妈妈中,每个乳房上蒙哥马利腺的平均数为8.9个,但变化范围为0-38个不等。研究发现蒙哥马利腺的数量与乳晕的大小无关,但在同一个人身上左右乳房的蒙哥马利腺数目相当。大多数蒙哥马利腺分布于乳晕的上方和侧面,有趣的是,这些方向通常是婴儿吃奶时鼻子正对的方向。 该项目发现蒙哥马利腺在哺乳中似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母亲蒙哥马利腺数量多的话,其婴儿在出生最初的几天体重增长更多,含乳更迅速,吸吮更积极。这有可能归因于蒙哥马利腺可以散发出气味,从蒙哥马利腺中渗出的液体对新生儿的嗅觉是一种刺激,不仅帮助新生儿寻找乳头,而且刺激乳头更有效地产乳,增加婴儿对于初乳的摄入,最终增加婴儿生存的机率。 蒙氏结节位于乳晕的外周部分,是蒙氏腺导管开口处隆突而成。蒙氏腺是能够分泌乳汁的大皮脂腺,代表了汗腺和乳腺的中间阶段。孕妇自妊娠8周起,受增多的雌激素及孕激素影响,乳腺腺泡及乳腺小叶增生发育,使乳房逐渐增大。检查见乳房及其周围皮肤(乳晕)着色加深,乳晕周围出现蒙氏结节。流产后随着激素水平的逐渐恢复,蒙氏结节可消失。 乳房于妊娠早期开始增大,充血明显。孕妇自觉乳房发胀或偶有刺痛,浅静脉明显可见。腺泡增生使乳房较硬韧,乳头增大变黑,易勃起。乳晕变黑,乳晕外围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小隆起,称蒙氏结节。妊娠期间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刺激乳腺腺管发育,分泌大量孕激素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乳腺发育完善还需垂体催乳激素、胎盘生乳素以及胰岛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等的参与。已知乳腺细胞膜有垂体催乳激素受体,细胞质内有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妊娠期虽有大量的多种激素参与乳腺发育,作好泌乳准备,但妊娠期间并无乳汁分泌,与大量雌、孕激素抑制乳汁生成有关。于妊娠末期,尤其在接近分娩期挤压乳房时,可有数滴稀薄黄色液体溢出称初乳,人正式分泌乳汁需在分娩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