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鱼刺引发的惨案

发表于 2020-06-19 消化内科

18625人已读

 不管是“鱼米之乡”的南方,还是千里冰霜的北方,鱼,都是食客们眼中的一道美食,特别是如今崇尚健康饮食,作为“白肉”之一,鱼越发地受人推崇,不可或缺了。

      不过,在大家大解馋虫、大快朵颐的时候,一种危险也在偷偷地向我们靠近,甚至有可能夺走你的生命!

1、鱼刺引发惨案

      2017年9月21日,陈女士刚好休息在家。那天中午公公烧菜,做了鳊鱼,她吃了点鱼背上的肉,就一两口,可能把鱼骨头一起吞下去了。

      “当时,鱼刺吞下去是有感觉的,不过她觉得不是很痛,没觉得特别难受,就随它去了。直到第二天上班,快吃中饭的时候,突然觉得头晕不舒服。于是打电话给老公,让老公带她去医院。”陈女士的表姐王女士说,到了附近的医院,表妹的状况已经不太对了,说话声音越来越弱,很快就意识不清了。医生发现表妹的脖子有点粗,检查发现是颈动脉破裂出血导致的,建议她赶紧转到大医院去。当即,120救护车载着他们直奔大医院急诊。

      “到了急诊,表妹已经昏迷不醒了,医生紧急抢救,马上进去做手术了。手术前,医生检查时是看到鱼刺的,但是手术开进去,鱼刺却找不到了。”王女士说,因为出血量太多,几乎全身血液被换了一遍。后来因为输血量已经到达上限,家里人在朋友圈里,紧急发动亲友们来医院献血,才供应上的。

      王女士说,前面做两次手术,都是在颈部。但手术后,出血还是没止住,大量血液积在胸腔里。后来又做了第三次手术,是开胸手术。第三次手术后,出血总算是控制住了,人也清醒了过来,能和医生护士简单交流了。

      正当大家都以为陈女士已经化险为夷,很快就能出院了。没想到,29号凌晨5点多,家里又接到医院电话,说再次发生大出血。

      “昨天又做了第四次手术。直到昨天晚上10点左右,医生说表妹的瞳孔已经放大,心跳停止了。由于主动脉出血的量太大,血液无法供应到大脑,就算抢救回来,也很有可能是植物人了……”王女士说,表妹以前身体一直很好,没有其他疾病。这么年轻,就这样没了……而且是因为这么一根小小的鱼刺……

      因为一根鱼刺,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生命,令人扼腕叹息。

      类似陈女士的其他因误吞鱼刺导致刺破相邻器官,紧急抢救或是做手术的,医院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而因此导致严重后果需要做大手术的并不少见,因此丧命的也时有发生!

      2016年12月,29岁的衢州田女士为了拔一根鱼刺,全身麻醉做手术,术后吸氧机监护仪伺候,挂了10瓶盐水,饿了30个小时,总共花了6000多元医药费。

      2015年3月,杭州市一医院耳鼻喉科李教授接诊了一个四十来岁男子,因鱼刺卡喉,戳到了食管外,直逼旁边的主动脉,不得不做了颈部切开手术。

      2015年1月,四十出头张先生,吃了红烧鲫鱼后,因鱼刺卡喉,导致喉头严重水肿,睡到半夜因喉头水肿导致严重窒息。虽经多天抢救,依然没能救回来。

      2014年11月,绍兴64岁的裘大妈为一根2.5厘米左右长的鱼刺横在食道的第二狭窄处,且戳穿了食道的前壁和后壁,直逼心脏,最后做了开胸手术,花了几万块钱,还差点丢了性命。

      2013年12月,一根2.5厘米长的鲫鱼刺戳在湖州李大姐的食管上,刺破紧贴食管的主动脉,血不断往外涌,送到浙医二院时已经休克了。医院立即组织抢救,出动了急诊科、麻醉科、脑外科、耳鼻喉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五官科、消化内科、胸外科八大科室联合抢救,最终将李大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2、小鱼刺也能致命?

      回答是肯定的。

      食管是咽和胃之间的消化管。食管在系统发生上起初很短,随着颈部的伸长和心肺的下降,而逐渐增长。食管可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脊椎动物食管的颈段位于气管背后和脊柱前端,胸段位于左、右肺之间的纵膈内,胸段通过膈孔与腹腔内腹相连,腹段很短与胃相连。

      人体食管有三个狭窄处,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离中切牙约15cm,如果鱼刺卡在这里会引起吞咽困难;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点处,距离中切牙约25cm,这里的食管外贴着主动脉弓,是最危险的地方,一旦鱼刺刺穿主动脉,可能造成大出血;第三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离中切牙约40cm。

      我们再来看看食管的毗邻关系:食管前方有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和膈。后方有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右肋间动脉。左侧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上端。右侧有奇动脉弓。这种毗邻关系使得食管处于比较脆弱的位置,虽然食管本身韧性极强,一般不容易破裂,但一旦刺破就很容易伤及相邻器官,极其危险。

      致死的病人里,大多是刺破食管壁导致动脉破裂大出血致死的。也有鱼刺较大,嵌在声门上,造成窒息死亡的。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也是曾经发生在笔者身边的,就是刺破食管后,医生重视不够,轻信自己的判断而在胃镜下拔刺,结果引起纵膈脓肿危及生命。

3、土方法可不可行?

      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民间一直流传着各种解决误食鱼刺卡在咽喉食管的土方法,常见的有大口吞饭把鱼刺带下去、喝陈醋化掉鱼刺、用手指扣喉呕吐出来、用力拍背及使劲咳嗽等,甚至还有画符引“神仙水”的。不能排除某次使用这些方法,误打误撞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但一旦失败就会面临生命威胁。那么这些方法到底有没有用?有哪些潜在危害呢?

 

      大口吞饭:湖北武汉的周女士在跟家人吃饭时,卡到了一根鱼刺,周女士当时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吞了两口饭团,想把鱼刺噎下去,结果两天后,她开始发烧胸口疼,打针也不见好,甚至还发生过休克。再后来,周女士开始大口吐血,医生通过胃镜检查才发现,她的食道里有一根2厘米的鱼刺,已经把周围刺得血肉模煳,由于周女士食道被鱼刺划破出血严重,甚至扎伤了食道周围的大动脉,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仍没能挽回她的生命。

      不少人总觉得大口吞饭、吃青菜、塞馒头并一直吞咽,能把鱼刺咽下去。确实,有一小部分人在这样做之后,成团的食物夹带着鱼刺脱离了原来的部位,使得咽喉疼痛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但这却是导致鱼刺落入食管,甚至造成重症的主要原因,非常不可取!因为鱼刺经饭团、馒头挤压时,位置较浅的鱼刺被推到了更深处,这样很可能会加重咽喉黏膜,鱼刺经饭团、馒头的挤压,到达食管,经过食管的生理狭窄部位时,刺破食道,导致食道穿孔、气胸、胸腔和纵膈感染,如刺破胸主动脉,则会引起致命的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种方法存在巨大风险。

      喝醋:广西的黎先生被鱼刺卡到后,他先试了吞饭法,没见效。又开始咕嘟咕嘟喝白醋,结果这招也不好使,最好黎先生还是跑到医院才取出鱼刺。

      鱼刺卡喉后拼命喝醋是最常见的错误做法,人们通常认为醋是弱酸,可以溶解由钙构成的鱼刺,从而达到软化鱼刺的目的,软化的鱼刺就会从组织上脱落下来。但食用醋的有效成分是醋酸,化学名称叫乙酸,一般一瓶食用醋乙酸含量为6%左右,含量如此之低,它要软化鱼刺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持久的浸泡才行。此外,醋中所含的醋酸可能灼伤食管粘膜,并能导致鱼刺扎伤的部位伤情更重,疼痛加深,对咽喉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急性喉水肿。

 

用手指抠喉:一些人自觉鱼刺所在部位不深,尝试用手指扣喉,达到探查或取出鱼刺的目的,或者通过刺激咽后壁引发呕吐反射以“逼出”鱼刺,这种方法对于去除扎入粘膜较浅的鱼刺可能有一定帮助,但临床上更常见的是通过扣喉而导致的黏膜损伤,引起疼痛加重等不良反应。

      浙江杭州的张先生因鱼刺卡住喉咙,就用筷子抠喉咙催吐,想把鱼刺吐出来,没成想鱼刺没吐出来,反倒损伤喉部,导致喉头严重水肿而窒息,抢救了三天,都没救过来。

 

使劲咳嗽或用力拍背:这也是一种无效的方法,因为鱼刺细小,受力面积也就小,咳嗽时的那一丁点儿冲击气流,即使内里深厚的人也是难以将其咳出来的。连咳嗽这样的强有力的气流冲击力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用力拍背这种用外力来解决效果更是不敢保证。

4、鱼刺卡喉怎么办

      首先要停止进食,包括喝水,放松咽喉,尽量减少吞咽动作。舒缓情绪,因为情绪紧张,容易造成咽喉部肌肉收缩,异物可能卡得更紧。儿童应先安慰让其不要哭闹,以免将鱼刺吸入喉腔或食管。

 

      其次可以小心地借助工具:一般而言,鱼刺卡喉,最常见的还是在口咽部,包括扁桃体、扁桃体周围和舌根浅部等比较浅显的位置。可以在别人帮助下,或自己对着镜子,将筷子放在舌部前2/3处轻轻平压,借用光亮观察异物大小、位置。如果确认鱼刺不大,扎的位置也不深,就可试着用小镊子轻轻将其挟出,但千万不能强行拔出。

 

      最可靠最有效的还是要立即就医,寻求医生帮助:如果没有发现鱼刺,很可能是鱼刺的位置较深,或者看到了鱼刺扎得很深,就不要乱拔,避免造成新的创伤。要尽快到就近的医院,请专业医生诊治,这也是异物刺伤时最恰当的处理方法。

 

      医生经过初步检查未能看到鱼刺,根据具体的情况,可能会建议先观察,也可能会建议完善食管影像学检查(如食管钡餐透视或食道CT)来排除鱼刺进入食道的可能。如已进入食道,就要通过食道镜或胃镜取出了。如果鱼刺卡喉的时间过久,咽喉、食道已经红肿溃烂,那要等先消炎治疗、待消肿后再取出鱼刺。如果发现鱼刺刺破食管,伤及毗邻器官,那就要根据具体损伤位置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

 

      记住,全鱼好吃,也别忘了危险相伴,鱼刺卡喉大多数是在吃饭、看电视、聊天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发生的。所以,吃饭时尽量少说话、不分心,吃鱼时要细嚼慢咽,最好不要混合其他菜饭一起吃。

  • 肝性脑病
  • 急性胃炎
  • 食管异物
  • 食管腐蚀伤
  • 泛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