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怎么预防性病的?

发表于 2020-07-20 男科

56708人已读

今天有人问了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古代的皇帝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是怎么做到预防性病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古代,各种卫生和消毒条件跟不上,皇帝贵为天子,宠幸那么多女人,万一得了性病怎么办?



我们纵观历史发现,几乎所有的皇帝都三宫六院,比如清朝的“圣祖”康熙,根据档案记载,他这辈子有200多个后妃,还都是有编制的,别的皇帝虽然没这么夸张,伴侣却也不少,两位数起码是有的,却很少听闻有得性病的(肾虚的倒是不少....)

比较知名的得了性病(野史)又丢了性命的皇帝,就是清朝的同治皇帝。

只不过他得病的原因是因为在外面鬼混,烟花场所的女子沾染“烟花”之病的几率还是挺大的!



我们今天主要说说,宫内的皇帝是如何预防性病的?

鄙人觉得最关键一点就是:皇帝虽然性伴侣多,但她们几乎都是官宦之家的良家女子,可以说减去了九成的染病风险。这些女子养尊处优,从小个人卫生方面很少有乱七八糟的事,再加上宫内选秀时候要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据说身上有一道伤疤都会被刷下去),最后才送到皇帝面前。当了嫔妃之后基本也只能围着皇帝一个人转悠。

看见没,关键在于“皇帝虽然女人多,伴侣多,但是他的伴侣生活大都洁身自好,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其没有不洁性史。”

因此,只要皇帝自己不作妖,在这方面是相当放心的。


再来说说古代的性病概况。

通过各种典籍记载,古代发现中国关于性病的记载更多的是“花柳病”,之所以叫花柳病,顾名思义是因为寻花问柳或流连烟花之地才得的病。

不过这个病目前比较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花柳病其实已经灭绝了”,一种观点认为:“古代的花柳病就是近代的梅毒。”目前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

不过,古代毕竟医疗条件有限,加上没有确切的检测机制,很多人去世时根本无法确定究竟是何病致死。

尤其一些放飞自我的“风流才子”,快活半辈子得病概率还是很大的。


比如一部分风流文人浪荡不羁,但是毕竟都是“文学家”,我们所接触的书本上大多不会写这些隐晦东西,毕竟没有实打实的证据证明人家得了这么隐秘的病,有损“君子之德”的形象。

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便毒》:“....发于少腹之下,腿根之上折纹缝中……初如杏核,渐如鹅卵,坚硬木痛,微热不红,令人寒热往来……斯证溃后,即名鱼口.....”

《中医百病名源考·便毒、鱼口》:“至结肿便毒之既已溃破而古又以鱼口名之者,则殆以便毒溃口于折缝间,其口每伴随人体之屈伸而开合,本一似于鱼口探出水面之时张闭....”

《外科正宗·鱼口便毒论》:“夫鱼便者,左为鱼口,右为便毒,总皆精血交错,生于两胯合缝之间结肿是也。”

《中医百病名源考·便毒、鱼口》:“其盖不知便毒者本初期结肿之称,而鱼口者乃日久破溃之名也。故左右皆可以其结肿而称便毒,亦皆可以其破溃而谓鱼口。”

看看,“便毒”“鱼口”可都是形容性病的。



可以这么说:虽然古代的性病不像现在五花八门,但得病的人必然不会太少,只是病种相对单一。

加上这种隐私的病有时还会被误当成别的病治疗,无论是富商大贾还是平民百姓,私密部位的实际病况,大多时候只有自己和伴侣知道。

即使在科技和医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旧认为这种病应当“捂着!说出去不光彩” ,更何况是成百上千年前的古代社会?

想必一定会有人问:“那古代有艾滋病吗?”

答:没有。

原因很简单:因为艾滋病是近些年来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艾滋病毒。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来自喀麦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20世纪开始在非洲土著人身上出现。1920年左右,艾滋病病毒的共同祖先最早出现于非洲的金沙萨。之后由移民带入美国,进而蔓延到全世界。

关于艾滋病产生的时间,目前不能确切说明其精确什么时候产生,原病毒母体是在猩猩身上(但它们身上却并不会发病),大概在七十年代中后期才传播到人类身上,并产生变异,它的传播轨迹是从非洲逐步扩散到美洲,欧洲中东,最后再是远东地区。

所以艾滋病是个令人恐惧又很年轻的疾病,中国的古代是没有这个病滴!


小结:不管是皇帝还是平民,疾病面前人人平等,爱惜身体始终是第一位的!

与其在得病后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在那之前做到洁身自好,为自己的寿命和健康好,同时也是为伴侣好。


  • 性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