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疲劳性骨折——错误跑姿的恶果

发表于 2017-07-14 其他

28609人已读

      


 

上一次我们谈到了骨挫伤,骨髓水肿。这次我们来聊聊骨折。我们平常所了解的骨折一般是突然暴力,导致骨骼损伤,俗称骨头断了。但我们这里不谈这个,我们要谈疲劳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又称“行军骨折”或“应力性骨折”,多因骨骼系统长期受到非生理性应力所致,好发于胫骨、跖骨和桡骨。临床上大多没有典型的外伤史,早期X线平片通常为阴性,因此容易漏诊或误诊。

 



疲劳性骨折过去只在运动队、舞蹈或者部队训练中可见,普通民众中比较少见,所以老百姓大多不了解。近年来随着民众健身意识的加强,跑步、越野、马拉松等运动的广泛推广,普通民众中发生疲劳性骨折的情况也时有所闻。由于缺乏正确的知识,导致早期的疲劳性骨折的信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演变成了完全骨折。为了减少这种现象,我想利用我的平台,向大众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防止疲劳性骨折的发生。

 



我们知道,骨骼,是蛋白质的网状架构,里面充满了钙的沉淀,尤其是骨皮质,钙质丰富,因此骨骼有着坚强、致密的特性,能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虽然骨骼能够抗压,但是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抗拉。长期的频繁的牵拉,容易导致骨骼的损害,尤其是非生理性的斜向的牵拉,容易导致骨骼发生应力性骨折。这就是疲劳性骨折的发生原因。

 



跑步运动中较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足部的跖骨,最常见的是第五跖骨的基底部,当然也有发生在第二、三跖骨的。我还见过跟骨的疲劳性骨折,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这个患者应该是长期脚跟着地跑步的结果。

 



很多朋友有过踝关节的扭伤,而且大多为外踝扭伤。外踝扭伤后留下的后患就是内翻畸形,很多踝关节扭伤后的朋友让脚踝自然下垂,你会发现脚踝有一个向内的角度,这就是内翻畸形。存在内翻畸形的脚,在奔跑着地时,一般是外侧足底先着地,如果你此时的跑姿有问题,过分强调前脚掌着地,那么总是前外侧先着地,其结果就是第五跖骨所承受的应力特别大,超出了它应该承受的应力。假如你的体重过重,或者你的脚部小肌群肌力又太弱,不足以保护骨骼,那么过多的应力全部由第五跖骨承受、吸纳,长期的频繁的刺激,就会导致第五跖骨出现疲劳性骨折。

 


这是我的一个队员的疲劳性骨折照片



这是该队员恢复8周后的照片


篮球明星姚明当年就是因为第五跖骨基底部疲劳性骨折反复发作,不得以结束职业生涯的。我没有仔细研究过姚明的起跳和落地动作,但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姚明的起跳和落地的着力点应该是前脚掌的外侧,由于姚明的体重比较重,他身体的压力全部集中在第五跖骨前缘的一个点,如此巨大的应力,是导致姚明第五跖骨基底部疲劳性骨折反复发作的原因。假如姚明将起跳和落地的点向大拇趾方向移动,让第一和第五趾骨平均分配受力,那么情况或许会有些改善。当然这只是我的分析,我不是姚明的医生,没必要越俎代庖,这里仅仅借机和各位朋友讨论一下而已。

 



以上是第五跖骨疲劳性骨折发生的机理。其他部位的疲劳性骨折各有不同的特点,但生物力学的基本逻辑和机理,一般不会有很大的出入。朋友们可以举一反三,扩展认识其他部位的疲劳性骨折。

 



下肢的胫、腓骨疲劳性骨折,比较容易发生于上2/3与下1/3交界处,当然别处也会发生。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外伤的情况下,下肢、足部等比较容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部位出现疼痛,有些人是隐痛,就要警惕,是否存在疲劳性骨折的可能。一般拍摄一个X线摄片,大多能判断是否已经出现疲劳性骨折了。

 



现在核磁共振技术的成熟,为这个病的早期发现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假如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即使X线摄片还没有发现骨折,核磁共振一般都能发现患处存在骨髓水肿(关于骨髓水肿,前面已经有论述,各位可以参看上一篇)。这是因为早期的损伤是从骨松质开始的,然后逐渐发展到骨皮质的。如果早期疼痛,骨皮质还没有断裂,通过核磁共振发现了骨松质的损伤,而予以及时治疗,那么可以避免病情向严重的地步发展。希望各位业余锻炼的朋友们务必不要轻视!

 



很多疲劳性骨折的患者,仔细追究他们的运动习惯,都会发现错误动作的蛛丝马迹,因此规范正确的技术动作是防病防伤的保障。以跑步为例,眼下网上关于跑步动作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五花八门。有说脚尖着地的,有说脚跟着地的,各说各的。在这里我想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

 



日本国立体育科学研究所对世界优秀马拉松选手,来自肯尼亚的世界马拉松前三名运动员,进行了高速摄影的技术动作分析。结论是:所有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都是以全脚掌着地跑步的。我们知道,良好的足弓为人类足部提供了足够的弹性空间,是直立行走的人类的进化的结果。人站立时足弓的着力点有三个,前脚掌大拇趾、小拇趾和脚后跟。当全脚掌着地时三个点平均分配了来自体重的压力,那么平均压强是最低的,足弓的承压也是最小的。任何改变这个技术动作的结果都可能导致局部承压增加,从而导致伤病。因此,不管是世界优秀选手的技术动作,还是人体生物力学的分析,都支持全脚掌着地,这一技术动作。有鉴于此,为了减少大众的伤病,我希望大家以科学为先导,杂音越少越好。

 



除了技术动作因素以外,轻易改变技术动作,随意更换已经习惯了的鞋子等因素,也会导致足部受力曲线的扭曲,积累成疲劳性骨折。如果你确实发现自己的技术动作有错误,需要修改,最好是慢慢地修改,逐渐适应,使得肌肉的增长跟上技术的改变,免得突然大幅度修改动作而导致伤病。

 



还要强调一点,足够的肌肉力量训练,尤其是足部小肌群训练,能提高足部的机能,加强足部的承压,对于防止疲劳性骨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可能存在的错误的动作、既往伤病导致局部畸形、小肌群肌力的不足、过大的运动量是造成疲劳性骨折的元凶。

 

早期诊断除了X线摄片,核磁共振检查能更早发现问题,查漏意义重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