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名词汇(30)——兴奋躁动状态

发表于 2020-01-03 精神科

78370人已读

#健康中国2030##精神心理科#兴奋躁动状态

 

 

兴奋躁动状态又称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患者的动作和言语明显增加,患者常因缺乏自我保护导致外伤,或出现扰乱他人的行为。

 

【分类】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情感高涨、富有感染力、言语增多、思维敏捷、活动增多,与环境相协调。多见于躁狂发作、急性应激障碍等。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整个精神活动的不协调、言语单调、杂乱、无目的、令人费解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多见于何病

(1)精神分裂症:多表现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包括:Ⅰ紧张型:患者可突然攻击别人或毁物的行为,动作怪异或作态、言语刻板等。有的患者兴奋躁动与木僵状态交替出现。

Ⅱ青春型:表现为言语零乱、思维散漫、情感喜怒无常、行为幼稚、愚蠢、冲动、性欲及食欲亢进,可伴有片段幻觉和妄想。

Ⅲ幻觉妄想型:又称偏执型,兴奋躁动状态呈阵发性发作,并与幻觉妄想密切相关。

 

(2)躁狂发作:多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可有情感高涨、易怒好斗、联想加快、音联意联、动作增多等。

 

(3)急性应激反应:在明显的应激事件刺激下,个体出现激越性活动增多、如过分哭闹、捶胸顿足、以死相逼等。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小时。

 

(4)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可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变化,如兴奋、话多、动作增多、甚至躁动不安等,可伴有幻觉妄想等。


  • 精神障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